2025年3月,由武汉新烽光电与湖北微流控联合研发的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水质检测装备”通过湖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,被评定为“国内首创、国际领先”。
这一认证标志着我国在微流控水质检测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,设备核心指标全面达到HJ/T 399-2007《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》等环保行业标准,检测精度媲美实验室设备。
展览会上亮实力
3 月 20 日至 22 日,江城武汉,这座科教资源丰富、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,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科技与教育盛会 —— 第十三届武汉国际科教仪器与技术装备展览会。
踏入面积达 1.5 万㎡的展馆,300 多家参展商精心搭建的展位排列有序,犹如一个个宝藏之地,各自散发着独特的科技魅力。在众多参展商中,湖北微流控公司备受关注。
公司推出的便携式微流控水质检测仪在此次展会上惊艳亮相。这款仪器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技术首创性,首次成功地将微流控芯片与水质检测深度融合。这一创新性的结合,是湖北微流控团队长期研发与探索的成果。凭借此项技术,该仪器一举获得了 9 项发明专利,成为行业内的技术佼佼者。
不仅如此,这款检测仪还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。它能够实现化学需氧量(COD)、总磷等 8 项关键水质指标的 “芯片化” 检测,操作简便且高效。更为难得的是,在环保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卓越。其废液产生量相较于传统检测设备减少了 90%,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;检测成本更是降低了 60%,为水质检测工作提供了更为经济的解决方案。
此外,该仪器还支持手机 APP 实时查看数据,方便检测人员随时随地掌握检测信息,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“实验室前移”,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和便捷性。
检测误差≤±5%
该水质检测装备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重大飞跃,其核心突破在于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水质检测进行了深度融合。这种创新的融合方式,为水质检测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。微流控芯片作为整个装备的关键部件,每张芯片上都集成了 400 余个微米级通道。这些微米级通道犹如一条条精密的 “管道高速公路”,通过对流体运动的精密控制,使得样品处理、化学反应以及光电检测等一系列复杂的水质检测流程,能够实现全自动化运行。
相较于传统的水质检测设备,这款新型装备的优势在多个维度得以凸显。首先,在检测速度方面,它展现出了惊人的提升。检测周期大幅缩短,仅为传统方法的 1/3。以常见的水质指标检测为例,化学需氧量(COD)检测,传统方法往往需要耗费较长时间,而该装备仅需 20 分钟即可完成。同样,总磷、总氮的检测,也只需 30 分钟就能得出结果。如此高效的检测速度,大大提高了水质检测的效率,能够让使用者更快地获取检测数据,及时做出决策。
其次,在检测精度上,该装备表现卓越。它采用了高温密闭消解技术,这一技术能够确保化学反应在更稳定的环境下进行。同时,配合先进的抗干扰算法,有效地降低了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。最终实现了检测误差≤±5%,重复性误差 < 0.5% 的高精度检测。这种高精度的检测结果,为水质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,有助于准确判断水质状况。
再者,从环境适应性来看,该装备堪称出色。无论是在 - 20℃的极寒环境,还是 50℃的高温环境下,它都能稳定运行。不仅如此,其内置电池可支持 12 小时的连续作业。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完美适配野外监测的需求。在野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,该装备依然能够可靠地完成水质检测任务,为水资源的监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
订单增长 200%
随着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在我国的深入推进,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。这一计划的实施,有力推动了水质检测设备市场的蓬勃发展。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水质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,预计到 2025 年将成功突破 500 亿元大关。
在这片竞争激烈的蓝海中,微流控水质检测仪凭借自身卓越的性能与创新技术,率先突出重围,崭露头角。不仅如此,该设备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,正在积极参与 3 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。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,微流控水质检测仪同样成绩斐然,不仅成功获得欧盟 CE 认证,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,而且在东南亚地区的订单量更是同比增长 200%。
环保集团采购总监王伟对这款设备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透露,经过严谨测算,单台微流控水质检测仪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试剂成本超 8 万元。同时,废液处理费用相较于传统设备降低了 90%。对于基层监测站而言,这样的成本节约无疑是一场革命性的升级。
从最初在实验室里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探索,到如今在各大展会现场的精彩亮相,微流控水质检测仪一路走来,凭借不断精进的微流控技术,逐渐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。这款 “中国智造” 的水质检测利器,正以微流控技术为画笔,在环保科技的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新篇章。